教育應該不一樣(全新增修版)

身處偏鄉教育現場新增8,000字專文
從敘利亞難民到台灣課綱爭議增補最新國際教育趨勢及思考


  從五年前到現在,我持續感到烈火煎心的焦慮
  我不斷眼見著台灣面臨日益嚴峻的經濟、產業危機
  台灣的未來已經走在歷史成敗的懸崖邊緣
  我們不能再身陷過去錯誤的泥淖
  教育,是我們最後、最深的希望
  --嚴長壽
  
  從關心技職教育到看到人才、文化空洞化的危機,認清政府體制陷入空轉的嚴長壽,2011年4月出版《教育應該不一樣》一書,希望喚起各界對於教育問題的重視。近五年的時間,書中曾預言的高學歷通膨、技職教育黑洞、大學倒閉......等等問題,一一成真,既有沉痾尚未消弭,原能支撐的優勢卻一夕崩解,如天使般的科技,也帶來了如魔鬼般的誘惑......
  
  如果去問2009年、剛從亞都麗緻飯店淡出的嚴長壽,相信他自己也沒有想到,6年後的今天,他是兩所學校的董事長,會從「觀光教父」,變成教育改革的一員,他將人生最後的黃金時光,全部奉獻給教育。
  
  嚴長壽曾說,「台灣不缺批評的人,缺的是捲起袖子做的人」。摘除腫瘤、理應養生保健的他,選擇了一條人煙稀少,更需要多年才可見成效的教育之路,走到偏鄉、承擔辦學的壓力與責任。眼看台灣原有優勢在全球局勢急遽變動下快速崩解,他再次執筆、出版《教育應該不一樣--全新增修版》,一字一句增補他這五年來在教育現場的經驗、國際趨勢的發展,更以8,000字專文直指現今教育的盲點。
  
  教育,是我們最後、最深的希望。但是要改變現狀,卻不是小修小補所能做到的,必須全國上下不分黨派、立場通力合作,為台灣找到未來新的生機,這也是我們每一位公民責無旁貸的天職。

只剩20

庫存狀態: 有庫存

建議售價: NT$350

NT$298

內容簡介
細節

生活中就有教材—給學生有血肉、有人性的知識
每天上演的國際新聞事件,在具有啟發能力的老師眼中,都是活教材。

例如:二○一五年進入歐洲的難民人數,創下了新紀錄,歐洲面臨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大的移民危機。特別是當三歲的敘利亞男孩小艾倫伏屍土耳其海岸,他純真的小臉埋入沙灘,任由愛琴海海浪拍打的畫面,出現在世人眼前時,更引起了全球性的巨大衝擊與關注。

當媒體大幅報導這些看似遠在天邊的國際事件,最好老師能趁機要學生從各種角度了解: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來自敘利亞邊境的難民?排拒難民會不會抵觸﹁歐盟﹂的精神?大量難民將會如何衝擊德國、英國等接收國的經濟與生活?以及基督信仰與文化為主的西歐,與難民信奉的回教真主可能產生的衝擊與調適等問題。
當然,可能更根本的問題,是如何讓世界走向永遠的和平,沒有人必須逃離心愛的家園,成為難民。
這些子題可以分組討論,例如:宗教組、文化組、政治組、財經組、社會組等,讓學生蒐集、消化資料,上台報告,與班上所有同學共同分享,共同探討。
這樣,學生便不需要死背、死記帝王將相的墓誌銘,也不需要紙上談兵,記首都、國界、運河,因為他們學到的是活的、立體的知識,這樣的歷史、地理課不僅可以與當下發生的事件對話,還能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這才會是一輩子受用的學習。提供真正有血肉、有人性的知識,才是老師推動教育最終的本質。
此外,我不得不談一下,二○一五年夏天「課綱」爭議的焦點—歷史教育,也引發我們高度的關心與反省。因為,歷史從來就不應該是「是非題」,也不應該是「選擇題」,比較接近的應該是「申論題」。前兩者都預設了某一類型的標準答案,而當歷史變成考試題目的時候,每一道命題似乎就勢必變成「非黑即白」的抉擇。

但歷史往往是由不同立場的人,不斷詮釋、思索、衍生新意義的動態過程;不同時代對前人的評價,有時差異甚大,因此,老師必須扮演的是引導學生從不同立場、角度觀察歷史事件,同時尋求差異觀點的緣由,這正好是教導學生獨立思考與思辯能力的最好訓練。
就我所知,歐美中學的歷史教育多半採取「專題式」教學,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分組,以不同角度、主題、史觀甚至互相矛盾的多元觀點,詮釋同一個歷史事件。
他們在課堂報告討論,學會完整陳述己見,嘗試說服別人,甚至因此而辯論,因為歷史是為活著的人書寫的,學生可以在這個過程中,建立他對某項歷史事件的觀點,藉以找到自己的、合適的時空座標、意義感及使命感,我想這才是學歷史的真諦。(摘自本書第二章)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作者 嚴長壽
譯者 --
出版社 天下文化、保銷國際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15年12月20日
銷售單位 1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