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isers315期《我最好的習慣是記錄》

記錄是一種隨著時間延長,愈久愈具威力的好習慣,隨時把腦中閃過的點子寫下來,隨手記錄的好習慣。本期每月特輯將挖掘更多實用筆記管理與記錄心法,總結記錄帶來的24個思考點,以及運用記錄過程中,深層的經驗傳承與思維激盪。

※ 訂購注意事項: 請於備註欄註明欲訂購之起始期數,如無特別標註, 當月25日後訂購則以下一期為起始訂購期數。【僅限台灣地區購買,港澳、海外其他地區請洽:886-27928557#111(余小姐)】

庫存狀態: 有庫存

NT$2,200

* 必填欄位

內容簡介
細節
【社長的話】 靠保險買一份安心感 於日前看到衛生福利部公布的一份資料顯示,臺灣二○一四年10大死因中,癌症死亡人數有16萬2,911人,平均每三分十三秒就有1人死亡,比起意外死亡來得多;而死亡時鐘較二○一三年快了十一秒,連續三十二年蟬聯首位,所耗費的健保支出高達600億元。此數據凸顯出臺灣近年來隨著社會愈趨進步,但因嚴重食安問題或其他因素,整體民眾的健康程度反而亮起紅燈。隨之所花費的醫療費用,更是一筆龐大的負擔。 臺灣的癌症時鐘快轉,使得民眾罹癌速度不但快,且人數也增多,全世界的罹癌狀況似乎也是一樣嚴重。聯合國在二○一四年的一份分析報告也指出,到了二○三○年,全世界新增的癌症病例數將增加50%,達到每年有2,160萬人。 我想一個人生病時,若需要門診或住院治療,都有相當的花費,更不用說是罹患癌症或是重大疾病時,不管是使用標靶藥物或是自費醫療器材等,都會造成病患或是其家屬在經濟上必須負擔超過百萬元以上的醫療費用,對家庭的後續運作都會造成嚴重的影響。 再者,若病患未做任何有關醫療險、重大疾病險、防癌險等保障規劃時,再加上家人親屬間為錢擔憂、籌措資金的強大壓力下,自己也無法輕鬆起來,一刻也無法安心;對病情、心理完全沒有幫助,甚至是更惡化。反之,若有預先投保相關保障與險種,其狀況是完全迥然不同的。 保險的目的是什麼?無非是花一筆費用將自己擔心害怕的事情,透過保險轉嫁風險。買保險最怕就是買到不對或是沒有需求的險種,導致意外或疾病發生時沒辦法獲得完善的經濟補償。 在現今保險多元通路的競爭態勢下,保險從業人員為求業績或是擔心被考核淘汰,往往在行銷保單時,不以需求分析而以商品為導向,反而以好銷售的商品去向客戶推薦並成交,導致有些客戶時常將保險與理財混為一談,忽略先保障後理財的原則,以為自己有買足夠的保險。當發生風險時,以為可以理賠,但因買錯保險而無法得到該有的理賠金,造成對保險的誤解與對從業人員的不信任。若持續下去,這對於行業的發展與從業人員的社會地位,將是很大的傷害。 呼籲從業人員,一定要固守職業本分與使命,要不厭其煩地向客戶持續溝通保障的重要性。因為對於客戶而言,買保險其實就是一種準備:健康時做生病時的準備,年輕時做年老時的準備,有能力時做無能力時的準備。因為沒有任何人可以無法保證自己永遠健康、富有及持續有能力保護家人;唯有透過保險,才能規避生、老、病、死、殘等意外侵襲,雖無法完全避免其發生,但至少能在風險發生後,將所造成的損失降到最小,而不至於使得生活陷於困境。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作者 國際編輯部
譯者 --
出版社 保險行銷雜誌社
出版日期 2015年7月1日
銷售單位 一年期